機場歷史
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,距離市中心約16公里,前身為始建于1938年的成都雙桂寺機場,1956年劃歸民航使用并更名為“成都雙流機場”,經過39載不斷發展,1993年被國家批準為國際口岸機場,于1995年11月30日更名“成都雙流國際機場”。2001年10月26日T1航站樓投入使用,2011年5月5日二跑道轉入常態化運行,2012年8月9日T2航站樓正式啟用,標志著由此邁入雙航站樓運行時代。
主要設施
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擁有2座航站樓,總面積50萬平方米;建有2條平行跑道,可供A380飛機起降;3座航空貨運站;7個飛機停放區,共設置停機位228個,廊橋85條;為4F級國際航空樞紐,是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 ,中國內陸地區的航空樞紐和客貨集散地。
機場內部實現了公路、軌道交通、高速鐵路等不同運輸方式的立體換乘,外部打造3個城市候機樓,可實現空地聯運,無縫銜接。
航線網絡
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擁有通達歐、美、非、亞、大洋洲的便捷航線網絡?,F有中國國際航空、中國東方航空、四川航空、西藏航空、成都航空等航空公司在此運營。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已開通航線374條,其中國際(地區)131條,國內225條,經停國內轉國際18條。
旅客吞吐量
200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。
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。
201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,進入全球最繁忙機場行列。
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。
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。
201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585.9萬人次,國內排名第四位。
2020年和2021年,在疫情沖擊和航班轉場等多重考驗下,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航空運輸業務在國內率先觸底反彈,先后創下“全球第一”和“全國第一”,旅客吞吐量分別以4074.2萬人次、4011.7萬人次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二,是國內僅有的兩家連續兩年突破4000萬人次的機場之一。
榮譽成就
2013年、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Routes授予的“亞太區最佳機場成就獎”。
2015年成為Skytrax四星級機場,并榮獲Skytrax“中國地區最佳機場”獎。
2015年-2017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內地“年度最佳機場獎”。
2018年榮獲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頒發的該協會“便捷旅行項目”的最高獎項——白金認證。
2019年、2020年連續兩年獲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“年度場外值機最佳支持機場”。
2020年榮獲“2019年度中國民用機場服務質量優秀獎”“CAPSE航空服務獎優秀創新服務案例”
近年來,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始終以建設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為引領,以鞏固優勢地位為主線,以四型機場建設為路徑,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全面起勢。按照近期區域航空樞紐的定位,雙流機場將加快推進國內商務航線和地區航線實現“快線化、精品化”運營,向“客貨并舉”轉變,不斷優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,為“兩場一體”運營提供有力支撐。